邓州门户网|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

门户网APP
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仲景故里绽新芳

2017-1-12 22:55| 发布者: 邓州门户网| 查看: 1132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邓州邓州市城区东北部,有一处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它北依风光旖旎的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东与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遥相呼应。 “全国示范中医院”邓州市中医院就坐落于此。1月5日,跟 ...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邓州邓州市城区东北部,有一处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它北依风光旖旎的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东与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遥相呼应。 “全国示范中医院”邓州市中医院就坐落于此。
1月5日,跟着国医大师、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的脚步,记者走进了这所成立于1956年的医院,了解它一甲子的传承与发展。



立足本土根深叶茂

“想不到,中医院变得这么靓,用时下流行的话叫‘高颜值’!”1月5日,一位陪家人来看病的女士,好奇地穿过 “全国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张仲景展览馆,仔细地打量着矗立的张仲景雕像,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啧啧赞叹。

她叫杨俊燕,文渠镇泰山村人,在东莞打工,每年春节前都要提前回老家,接母亲到市中医院,找专家把脉抓药,调养身体,预防来年春天母亲的“老亏症”复发。十几年来,她坚持带母亲来此,效果很好。
作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担负重要作用,历经二千多年洗礼、检验。邓州是“医圣”故里,千百年受仲景思想文化熏陶,积累了大量简、便、廉、验疗效独特的土单验方,成就无数医林贤士。崇医行医,在这里蔚然成风。

唐祖宣介绍,1952年,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退去,全国人民正沉浸在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中时,邓县(现邓州市)的中医工作者率先在全国成立“中医联合诊所”,用传统医学护佑一方百姓的健康。1956年,在原“中医联合诊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中医联合医院”。1965年,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县级中医院。邓县中医院当时仅占地900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3000平方米,职工40余人。1988年,由于行政建制的改变,邓县中医院改为邓州市中医院。

几十年来,市中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成为二级甲等中医院,占地13亩,业务用房面积1万多平方米,职工420人,编制床位200张,设置病区7个,医技科室8个;2010年,经多方努力,市中医院争取到中央和省市投资近两亿元,市政府在入市口黄金地段,无偿划拨77亩土地兴建新址。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文批准,在邓州建设“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张仲景展览馆和唐祖宣学术研究室,并纳入中医院新址建设,使中医院新址项目建设增容,丰富了中医药文化内涵。
为了充分展示仲景文化思想,医院和展览馆建设均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布局,优雅的廊亭把所有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前来就诊者免遭日晒雨淋。整个建筑形散神不散,和谐紧凑,人文关怀凸显。绿化上采用中式园林手法,山水廊亭,曲径通幽。植被主要以可观赏的中药材为主,设置有一个医药植物园。

唐祖宣告诉记者,医院分为3个功能区:医疗区,康复科研区,行政办公、辅助配套区和生活区。首先,医疗区在中央,设有急诊门诊综合楼、医技楼和病房楼,通过连廊衔接形成明确的诊疗、住院治疗区,既方便了患者就医,也利于医院管理。其次,康复科研区在医疗区西侧,设康复中心、药剂保障中心。其三,行政办公、辅助配套与生活区在医疗区东侧,设行政办公楼、生活服务楼、动力中心等。医院整体布局与其他功能区域隔离,避免流线交叉。从外观到服务,医院一方面继承弘扬民族精髓,一方面借鉴现代医学手段,使中医得到了更好发展。新址总投资1.79亿元,建筑面积近6.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200床,日可接待患者近千人次。

多少个日夜风雨兼程,多少代人的孜孜以求,医术、医德,一切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令今天的邓州市中医院誉满豫西南。她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与完善服务功能并举,改善办医条件与加强内涵建设并重,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医疗环境吸引患者,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可靠的药品质量取信病人。中医院医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检测设备日渐齐备,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格局,成为一家集急救、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同时还是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南阳市诚信经营单位、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院。



特色专科百花齐放

在市雷锋路东段,每日清晨,熙攘的人流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吸引人们的,正是市中医院绵延浮动的药香。

中医药“简、便、廉、验”。该院近年来既弘扬中医传统之长,又吸收西医现代之优,优势明显,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冬病夏治、冬季调补备受热捧……近年来,市中医院在省业内医院小有名气。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庆生、佘静,副局长诸国本、李振吉,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等先后到此,寄语医院加快发展。近几年,该院在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中医名家培养、中医科研等方面均有建树,显示了邓州的中医实力。

突出中医药服务,打造特色科室

在邓州,群众口口相传“到中医院看病不难,到市中医院看病不贵”。
据唐祖宣介绍,近年来,市中医院一直在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上下功夫,抓住中医药特色不放,严格加强收费管理,杜绝分解、重复收费,杜绝超标准收费,杜绝自立项目收费。据了解,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该院的费用都低于同级医院水平。

每天早上8时,中风专科的就诊者就络绎不绝。一位中风偏瘫的患者表示,在中医院就诊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很多中风患者就诊首选中医院。该院工作人员介绍,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是豫西南成立最早的康复治疗中心;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科以来,该科一直采用传统康复疗法和新技术相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深受中风偏瘫、腰椎疼痛、肩周炎、面瘫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欢迎,现已是南阳市重点中医特色专科。

该院的肝胆科设有门诊、病区、专科研究中心,拥有血氧监测仪、心电监护仪、腹水超滤回输治疗仪、肝病低频脉冲治疗仪等,年治疗肝病患者6000多人次。该科坚持专家门诊制度,研制3种中成药制剂成功运用于临床,有效率达95%以上。医院每年都要选派3-5人到省级医院肝病专科进修学习。该科中医主任医师乔义文有着33年的中医内科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等病症,中药硬膏贴敷治疗、中药外治疗法等广受患者好评。2015年,该科成为省中医特色专科。



医疗服务先锋队,“绿色通道”守护者

中医院急诊科是一个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科室。科室配备有呼吸机、除颤仪、监护系统、洗胃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分管急诊科的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周雪林说:“急诊科医护人员责任重大,我们积极参加省市级学术会议和培训,定期组织急救技能和模拟现场急救配合,以提高急救水平和抢救速度。”

目前,急诊科在内科系统常见急危重症,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急性中毒等救治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遇到无主的危急重症患者,急诊科的大医精诚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那是2014年4月20日,在市汽车站附近,一位老太太突然晕倒。急诊科赶到现场时,老人正躺在地上,没有家属陪伴。医护人员忙把患者抬上救护车,到院后急查CT示脑出血,情况危急。患者半昏迷,说不清家庭住址,联系不上家人。当时,由分管院长指挥展开了全力抢救。科室医护人员轮流照看患者,同时张贴启事寻找患者家属。三天后,老人病情得到控制。其子女闻讯赶到医院,看到毫发无损的老人时,感动得无以复加。

急诊科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24小时提供医疗服务,并将在急诊留观的内科患者中率先建立24小时式三级查房制度,只要患者留观超过24小时,即可保证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三级医师查房。目前,急诊科已形成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相结合,预防与治疗并举,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同步的特色优势。

该院还开发多种院内制剂,如静脉通、二冬宁脑丸、三参益气养心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获效良好。

攻克科研重点,做患者忠诚卫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动静脉同时受累的血管病,由于血管闭塞导致缺血坏死,不少患者只好截肢。市中医院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用性温的中药为全国各地患者治疗。1956年,当时还是学徒的唐祖宣在跟师学习时,心有所悟,将治疗此病的经验总结成文《茯芩四逆汤的运用经验》在《中医杂志》第一期发表,引起学术界关注。

1965年,原省卫生厅将邓县中医院确定为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基地之一,唐祖宣也将治疗与研究此病作为主攻方向。他以现代科学测定的各种数据、指标为依据,逐步改进了运用温性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辨证施治,疗效更显著。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邓州市农民牛得居患“脱疽”,找到市中医院时,一条腿局部已烂得露骨头,医院不但安排他住院,还发动全院为他捐款治病、不收住院费。原来,医院长期住着患同一种病的患者,用药、疗程基本一致,而他们按要求药煎三次都倒掉了。倒掉的药渣还有药用价值,唐祖宣就把药渣收集起来,供家境困难的患者服用,救治了许多家境困难、无钱医治的农民病患者。没花一分钱却治好了病的牛得居就是受惠者之一。

在大量的临床中,唐祖宣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闭塞引起的四肢坏死增多。糖尿病性坏疽、脑血管意外伤害后引起的肢端坏死等易被误诊为脉管炎。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把以上病症进行科学归类,确定病名。通过辨病辨证,分析归纳后分为阳虚血瘀型、热毒型和阴阳俱虚型。在治疗静脉炎患者时,又将此病分为湿热蕴毒型、湿热瘀毒型和阴虚型等,用温阳祛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

1978年,唐祖宣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脉管炎”荣获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之后,他又十年如一日进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1987年4月初,满载28名患病青少年的车子开进市中医院,这些孩子的症状部是手脚肿胀,最终被诊断为红斑性肢痛症,而他们又都来自湖北省枣阳县(现“枣阳市”)的一所小学。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孩子们都患上这样的病?难道是瘟疫?”市中医院的医生们查阅大量资料后认为,这病跟气候反常有关,按正常节令,3月份应该天气回暖,但当年3月31日,河南、湖北交界地带突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

大雪过后,这28名孩子发病,河南南阳,湖北襄樊、枣阳一带,红斑性肢痛症大流行。找到病原的医生们采用大剂量清热活血药物,平均每人服药14.4剂后完全康复。原省卫生厅要求邓州市中医院总结经验,向全省推广。

1984年,唐祖宣带领攻关小组研制的“通脉一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98年7月,“脉络通颗粒”获得了原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唐祖宣先后两次被原卫生部授予“全国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先后两次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中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指导老师之一。

用心服务芬芳远扬

邓州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这里孕育了众多名人贤士,“医圣”张仲景、贤相李贤,史称“召父杜母”的召信臣、杜诗,宋代廉吏寇准等曾在邓州任职。

近年来,市中医院通过开展主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医疗质量,全院医务人员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从不适合、不方便病人就医的环节改起,建立了全程优质医疗服务新体系,实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度。针对每个服务对象,该院把医疗质量落实到每个环节,把人性化融入医疗、护理全过程。

2016年春节前的一天中午,120急救中心接到求救电话,说在污水沟里发现一名溺水者。急诊科医生唐迪与护士侯亚男15分钟后他们赶到现场。患者是位50多岁的男性,旁边一年轻女士哭得死去活来。见到医护人员一下子扑到面前大呼:“医生快救救我爸,救救我爸!”

唐迪见状,立即给患者解除身上束缚,畅通呼吸道,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半个多小时后,患者终于苏醒。后来他们听说,被救患者是家里顶梁柱,救了他等于救了他一家。

在市中医院采访时,该院党支部副书寇荣誉讲了这么一件事。去年夏天,急诊科主任委托同事将1000元红包送还给了病人,患者和家属感动不已。这名患者因车祸于2016年6月28日住院,患者家属于住院期间先后多次给这位主任送红包,都被婉言谢绝。7月28日即将出院之时,患者家属再次将一千元红包塞进主任手中。多次推脱不掉后,为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担心,这位主任收下红包,随后交与同事,委托其代为返还。国庆节前夕,这位主任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的是他拒收红包的那位患者的儿子,说因父亲出车祸,家里背上外债,他原打算放弃上大学机会,把学费用来给父亲治病,这位主任多次拒收红包的医德鼓励了他,使他顺利步入高等学府。

古语云:道不近佛者,德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忘初心,让患者在如沐春风的医疗环境中守护生命、收获健康。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从市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日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南阳邓州市委常委、邓州邓州市委书记吴刚带领考察组,在全面调研了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机构(仲景国医堂)建设情况后,召开了邓州全市中医药发展推进会,围绕实施健康邓州战略,对邓州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队伍建建设、中医传承教育、仲景经方研究、中药膏丹散丸经典配方研究、仲景国医堂建设以及筹备“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等,提出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

“我相信在邓州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邓州全市18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一个集中医诊疗、中医药教育培训、中医药研发、中草药种植、中医药生产、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振兴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唐祖宣信心满满地说。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

张仲景故里张寨村(古称涅阳),位于邓州市穰东镇西1.5公里。紧靠豫53线,进出交通便利。东距南阳卧龙岗30公里,西距邓州花洲书院、雷锋展览馆等景区30公里,距内乡县衙70公里,距襄阳隆中100公里。

在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

张仲景纪念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筹建凉亭、拱桥、假山、药葫芦塘等建筑设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0条评论 1132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图集
    广告
    24小时热文
    合作机构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