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

门户网APP
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致富不忘家乡人——记邓州市创新创业好青年、裴营乡耿营村村民李德学

2019-7-11 19:20| 发布者: 邓州门户网| 查看: 4061

一片清澈的蛙池里,翠绿的稻苗茁壮成长,池子里、岸边上成群的青蛙,浑身发着油亮的光,“呱呱、呱呱”的蛙鸣此起彼伏,见到人来,胆小的小蛙“扑通扑通”的跳水声为安静的田园增添了活泼的音符。日前,在裴营乡耿营 ...

一片清澈的蛙池里,翠绿的稻苗茁壮成长,池子里、岸边上成群的青蛙,浑身发着油亮的光,“呱呱、呱呱”的蛙鸣此起彼伏,见到人来,胆小的小蛙“扑通扑通”的跳水声为安静的田园增添了活泼的音符。日前,在裴营乡耿营村的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

“这就是李德学的合作社,李德学可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随行的耿营村支部书记耿云安介绍。

李德学从蛙田里出来,一副憨厚可亲的样子。1979年出生的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成熟与稳重。1999年,李德学与妻子杨柳赴广州一家塑料厂打工,一干就是14年,通过努力打拼、省吃俭用,有了一些积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广东很多地方搞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效益不错,觉得自己年岁渐长,光靠在外打工没有什么前途,于是他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经过与家人商议,在2013年秋季,夫妻双双回到了家乡。

从那时开始,他便决心要干一番事业。在村委的支持下,他流转了近百亩土地,准备在特色种植上一展身手,并购买了大型的旋耕机和收割机。从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再到探索蔬菜、林木种植,5年来,李德学夫妇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2018年,李德学在桑庄镇稻蛙养殖大户宋相年那里,了解到水稻和青蛙的混养模式,效益很是可观,于是在宋相年的帮助下,他开始了稻蛙混养的探索。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不能贪多,我先建了二十个蛙池,占地十亩。别小看这十亩池子,先期就投资了30多万元,架电线、挖蛙池、撑网、铺设水管等。通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现在我的青蛙已到了尾巴脱落期。正常情况下,按成年蛙算,每池能达到6万只左右。”李德学指着蛙池说,眼前这两亩育种池是用来暂养幼苗的,幼苗需在这里经过四到五周的饲养,才能投放到稻田里。

李德学的妻子杨柳介绍,为了保证黑斑蛙的养殖品质,他们特别选用了由鱼粉、豆饼、淀粉等制作的专用饲料,进行生态喂养。

“正常情况下,一亩田可以收获200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场行情,市场价18元一斤,每亩收入两万元不是问题。”李德学高兴地说。

在李德学的黑斑蛙养殖合作社里,本村的5户贫困户都在这里干活。

贫困户李荣喜告诉记者,他一有空就过来,除草、给蛙池换水、整理防护网,活不重,每天能挣60多元,很感谢李德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挣钱门路。

“回来这几年,乡里、村里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李德学说,“稻蛙混养模式很好,既绿色环保,又效益可观,是一条很适合农村发展的特色养殖之路。下一步,我要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并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支部书记耿云安介绍,在蛙池中种植出来的水稻是无公害的,在稻田生长的蛙也是绿色环保的。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打破了粮食生产的单一方式,创新利用了稻田收益空间,效益自然成倍增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传统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农业快速转型的阶段,抢先建立生态农业绿色种养基地, 用稻蛙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大力生产绿色有机稻米,全力打造生态有机农产品;同时,走绿色发展路子,不仅绿色环保,还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脱贫攻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该乡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李中贺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0条评论 406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图集
    广告
    24小时热文
    合作机构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