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邓州市龙堰乡姚营村李阁老坟,我知道吗
返回列表
查看: 3567|回复: 1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邓州市龙堰乡姚营村李阁老坟,我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6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邓州市正南六、七华里的龙堰乡姚营村,有一座遐迩闻名的古墓。这座古墓占地约三十亩,高约三米。周围青松翠柏环绕,郁郁葱葱。古墓的南面有两个形象逼真的石雕狮子,那狮子两眼煞是有神,虎视眈眈向前方凝视着,两个狮子的稍后是两匹奔腾欲飞、精镂细刻的骏马,骏马的背上各有一个手持长枪的英武士兵;两匹骏马的正中间耸立着一个五、六尺高的青色石碑,上刻明宰辅李贤之墓。这李贤之墓就是我们所说的阁老坟。因李贤在朝有功,被尊奉阁老。传说李宰辅死后,朝廷在一夜之间为他修了七十二座坟墓,这里只是七十二分之一呢。    作为一代宰辅,死后在一夜之间给他修了那么多坟墓安葬,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作一件罕见而有趣的事。


00632Kazzy6TlAIjPVk16&690.jpg



明朝自朱元璋开国,经惠帝、成祖、仁宋、宜宗约六七十年,是它的盛世。实际上,远在明宜宗时,宦官的势力就渐渐显露,已有了干预朝政的条件。明宜宗是一个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一心想振作朝纲,可苦于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为此事常常苦思冥想,寝食难安。传说,忽然有一天,有个自称通晓天文地理,观天象,识贵贱的云游方士,面见宜宗,口称皇上鸿福万岁,有辅弼社稷的名臣将要降世。宜宗一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方士指点道,我近日观天象:京师西南,大约是河南那个地方,有紫云环绕、祥气盘旋,必有贵人名臣行将出世。宜宗一听大为惊喜,重赏了方士,按下不表。这宜宗一来求贤若渴,二来那时的皇上没有几个不迷信的,当下派了两位臣子到河南私访贤臣,限期私访三月之内完成。这两位大臣接到圣旨不敢怠慢,却又十分犯难,心想这偌大个河南到哪里去明察暗访呢?可难归难,访还是要访的。他们来到河南省府,让地方官推荐过问,对刚出生的娃娃一个个进行过目观察。可是折腾了两个月,却一无所获,两位钦差真是垂头丧气,面有难色,这三个月将到,如何向皇上禀报?忽然,一大臣说道:邓州那地方是地灵人杰、卧虎藏龙之地,我们何不到那里看看,兴许能访到名臣大人。尽管如此,仍然是漫无目标的走啊、问啊,上十天内已跑遍了大半个邓州,仍然没有丝毫收获。

一天清早时分,清风徐徐,细雨霏霏,两位大臣走上一高岭村庄,清风细雨中望着那刚刚吐芽的嫩绿是那样的苍翠欲滴,仿佛每片树叶上都镶着一颗颗银色的珠子,透明发亮,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惹人眼目,两位大臣被眼前这美丽的初春景象所陶醉,不自觉吟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吟罢,二人哈哈大笑。一大臣说道:伙计,我们还是找个地方避避雨吧,这雨虽然清细,时间久了,还是要淋湿的。另一位道:可不是!”两位大臣身着便装,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一庄户门前,但见柴门虚掩,也就不打扰主人,楼门下一边站着一个,刚刚立稳脚跟儿,忽然听到一婴儿呱呱坠地,不一会儿,见一老太太喜盈盈的走出来,看到两位大臣不觉一愣,脱口说道:嘿,这大清早哪来的两个把门将军。两位忙上前问道:恭贺贵家人丁兴旺,但不知是位小子(指男婴)还是位千金。老太太半真半假地答道:俺们不是小子,也不是千金,是位大人。两位大臣急问道:依老太太看,这大人将来能当几品官?”老太太一边往回走,一边笑哈哈的说:小家小户还能当几品官,一品都行了。两位大臣不觉一愣,随而会意地笑笑。心里说:我们两位身为朝廷两品官的大臣,给人家作个把门的,你说不是一品官是什么?”两位大臣喜出望外,回朝面奏圣上,贤人名臣已降临凡世,云云。

上面说的高岭村庄,就是现在的邓州市西南的盂楼镇长乐岭村,那位被两位大臣称作降临凡世的贤人名臣,正是明英宗、宪宗时的一代名相——李贤。不过,我们这位名相可不是传说中的那样离奇,生下来就被接到朝中当宰相的,也是经过了一番曲曲折折,千辛万苦才被选拔当了宰相。有一点倒是真的,这李贤从小就聪颖过人,三、四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便能背诵《三字经》。五、六岁时已经对答如流大人们提出的问题,村人们无不称赞他超世奇才,将来必作大官。可是当李贤八、九岁时,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先是祖父母相继去世,接着父亲又卧病在床,又是闹年成,这一家三口人全靠母子二人乞讨过活,有时母亲去挖野菜,小李贤去打柴,有几次打柴走到一座寺庙附近听到那里有朗朗的读书声,李贤赶紧打满一筐柴,跑到跟前一看,方知是寺庙里设有学堂,先生正在教学生读书认字,李贤放下柴筐隔着窗子站在屋外听,跟着先生读,先生让学生写,李贤就以指代笔在地下写。一次,两次……,先生出于好奇,跑出屋外,来到李贤面前,问他这几天学了些什么,李贤都熟练的一一答出,背、写、算滚瓜烂熟。先生考后感到非常惊异,问他为啥不上学,小李贤眼含泪水,低头不语,先生问他想不想上学读书,李贤点头称是。



第二天,先生来到了李贤家里,三间破旧的房屋,家徒四壁,看着这一片寒酸可怜景象和病榻上李贤父亲黄瘦疲惫的样子,先生不仅生起一种怜悯之情,本想劝说李贤父母让其上学读书,可是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先生请求李贤父母,免费让李贤读书,李贤父母说什么也不让儿子上学,说是家里这样贫穷,纵然是免费也难以上出个什么名堂。可是先生爱才如命,千说万说,李贤父母总算勉强答应。李贤跟着先生一块儿进了学堂,在学堂里李贤勤快好学,为先生扫地提水,给同学们辅导功课,深得师生喜欢,但有一事先生不解:这李贤每天总是晚走早来,伏案攻读。先生问他,他总是说:母亲做好饭在家中等候,观其形体则是日渐消瘦。先生总感蹊跷。有一天放学后,李贤在前,先生瞄着哨跟在后边,却见李贤走到河坡豌豆地里,突然伏下,不一时,站起来就往学堂走。先生是什么都看清楚了,问李贤道:怎么今天又来这样早?”李贤又谎称吃了饭就来,先生问:吃的什么饭,怎么嘴上还有一片绿色。李贤还想撒谎,但见先生眼光亲近逼人,也就低头不语。先生望着年少聪明的学生,因生活所迫煎熬折磨,几乎已换形变相,不觉两眼湿润,哽咽地说道:李贤,今后你不要再回家了,和我在一起吃住吧!”

寒来暑往,春去花谢,三个年头过去了。李贤已经整十二岁了。三年来李贤在先生帮补教育下,不但个头长高了,而且也长得更加伶俐秀气。有一天,吃过晚饭先生把李贤叫到跟前说李贤你随我读书三年,如今四书五经都已精通,注释写文章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尤其古文,象是超过了前科进士。邓州城里的大家李三郎和朝廷很有些联系,这人还比较正派,他的管家是我的一个表弟,我已通过他把你推荐给李三郎,他对你的文章很是赏识,想把你保送到国子监再读两年书,费用由他开支,希望你到京师刻苦攻读,自勉不已,做一个有用的人,报效国家,报达你的父母。孪贤听了先生这番话,不觉潸然泪下,扑通跪倒在先生面前,哭求说:先生,我书读的还不行,不愿离开你。先生也感到非常难受,他搀起了李贤说道:孩子,鸟儿在翱翔中成长,你到京师去读书是有好处的,跟着我一辈子,哪能有什么出息呢!”就这样,三天以后,李贤告别了剃养育他的父母,告别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先生,告别了家乡的一草一木,奔上去京师的旅途。

两年的国子监读书生涯,使李贤在京师名声大振,且不说那《四书》《五经》,皇帝的诏令,无师自通,连绍济、生活、民情、礼仪、天文、地理也了如指掌。军事、法律、治国安邦经天纬地更是讲得头头是道,得心应手,曾经两次受到明宣宗的诏见。李贤年方一十六岁,便在大理寺掌管司法案件的复审,由于他为政清廉,刚正不阿,敢于锄暴除恶,每每受到皇上奖励升迁,年仅二十八岁,便被提升为内阁大臣。那时,明宣宗早已驾崩归天,英宗已即位。内阁大臣李贤才高出众,关心皇朝盛衰,力图改良政治,不怕跟宦官势力对立。并且采取了举贤才,开言路,省国用,裁冗员,整顿财政,抵制宦官的不法骄纵,多次得到了皇帝的赞许称是,却也引来了宦官的不满和嫉恨。他们视李贤为眼中钉、肉中刺,但见到李贤一身正气又怕得发抖,多次在皇帝面前陷害李贤,在背地里造谣中伤。他们拿李贤本人没法,就来坑害李贤的家乡人,嫁祸于李贤,让李贤家乡的人都唾骂他。

传说当时有个叫汪直的宦官是陕西人,有时也深得皇帝信任,多次在皇上面前谗言,说李贤的家乡邓州有眼菊花井,井水泡茶,碗里有朵菊花,倒在脸盆里,脸盆水里也有盛开的菊花,喝着甜丝丝的。皇上听后说:此话当真?”那汪直道:小人哪敢有半句虚言。还有,先王时派人在邓州修建七十二座堰,人称白米堰,那里的米吃着是又香又甜,远近闻名,那李贤为何不向圣上进贡呢?”皇上闻听此言,甚是生气,当下传旨,让邓州每年向京城进贡一百石白米,每天向皇宫运送三千斤菊花井里的水。皇帝一声令下,可苦坏了邓州百姓,年年运粮送水的人马车辆组成长长的队伍,络绎不绝,人畜大量死伤,老百姓哭声连天,怨声载道啊。李贤身为朝廷重臣,眼看家乡父老被宦官陷害,遭此磨难,真是又怜悯又痛恨,心想,不惩治你狗官决不罢休,当即下令家乡百姓停止向京师运水送米,并向皇上呈了一副折子,谎报菊花井被涨水所没,白米堰堰平水落,不产白米。皇上看了奏折问:没有白米和菊花井水,难道就没有它物可以进贡?”李贤答道:启禀皇上,邓州地薄草多,没有什么物产可以进贡,不信,你看这萝卜。李贤说着从袍袖里拿出了十几个树根一样细的萝卜。皇上看罢,怒气未消,既然地薄草多,那就改为牧场放驿马。李贤闻听,奏道:皇上不知,那地方蚊子、蟹子太多,驿马不宜生存。皇上道:何以见得?”那宦官汪直在一旁奸笑着。李贤慌忙着人抬进一个大箱子,让皇上大臣远离,不然是会蜇着的,那宦官汪直偏不远离,李贤示意来人揭开木箱,蚊虫、蟹子、推屎壳郎一齐往外飞出,几个长腿马蜂一齐咬在了汪直的头上。汪直抓耳挠腮,拼命拍打,喊叫着乱跑,惹得皇上大臣哄堂大笑。这下皇上信了李贤的话,从此不让邓州进贡交纳。可是宦官汪直仍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不一日,皇上又召集大臣上朝议事,宦官汪直为了显示自己家乡的富饶,故意刺激一下李贤,说:我的家乡关中来人向皇上送一批萝卜,这萝卜,一个骡马只能驮五、六个。说罢,让人把萝卜送上,这萝卜真是大,一个都有几十斤,着实令人喜欢。文武大臣看了是个个称赞,那汪直就更得意忘形了,两眼眯缝成一条线看着李贤。李贤不紧不慢地说:圣上,恕臣直言,古人云普天之下,皆皇土也。关中这样富饶,为什么皇粮那样轻啊!众大臣也接道:是么,当今国家钱粮紧张,关中这好地方应该多交纳点才是。皇上也颌首答应加重关中赋税,宦官汪直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

宪宗时为了加强统治,防范战事,在各重要交通要道,修建城廓。邓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同样修建城墙。一日皇上召集大臣询问各地城廓修建如何,众大臣都答已完工和快完工,只有李贤一言不发,默默不语。皇上问李贤道:老爱卿家乡邓州城廓修建如何?”李贤答道:万岁,臣下家乡邓州城廓已建三年,进展顺利,就是城西南的一小段城墙怎么也修不起来,说是下面有个月牙池,城修起来就被水泡倒。皇上自言自语道:这真是奇事!李贤接着说道:臣下听家乡人说,一日,有个看阴阳大宅的先生说,这段城墙,非陕西关中的土修不起来!”皇上说:邓州位居中原,城一定要建起来。关中的土也可以往那里送。那么谁去监工,众大臣都说汪大臣德高望重,深受乡里拥戴,派他最合适不过。皇上当时点头答应,限汪直在三个月内把关中土送去修好城墙。

宦官汪直接旨后不敢怠慢,派人催促他家乡的老百姓昼夜兼程火速运土。邓州城西南那段城墙是不到三个月就修起来了,不过那上面却有个象月牙儿那样的一个水池,历年经月不干涸,有人说那是关中老百姓泪水积蓄而成的。

由于宦官汪直在运土筑城工程中,急于向皇上邀功请赏,哪管老百姓的死活,稍有怠慢便命手下人拳脚相加,运土的队伍象一条巨龙长途跋涉,干渴饥饿,人马死伤不计其数,关中百姓对汪直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或画符诅咒,或指桑骂槐,或上书皇上状告汪直残害百姓,贪污克扣运土修城经费,龙颜大怒,下令把其赶出朝廷。更有甚者有人在夜半掘开他家的祖坟,那汪直真是耗子钻风箱——两头不得一头,火气攻心,终日疯疯癫癫,最终被厉鬼缠身,溺水而死。

李贤在朝为官数十年,辅弼英宗、宪宗两代国君,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辅,深得人心。可是,那些奸佞小人,宦官太监对李贤恨之入骨,大有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势。宪宗末年,李宰辅在上朝回府的路上,被人暗杀,割走了头颅,朝廷闻之,上下震惊,宪宗更是痛心不已,密令配以金头,因怕人扒棺掘墓,盗走金头,破坏风水,密令一夜之间葬七十二处,真假混淆,迷视盗贼;还有人说,因这李宰辅在朝为官清正耿直,辅弼国君,上下赞同,皇上为彰其功,修建七十二座坟墓,以示纪念,让天下人皆知这一代名公宰辅李贤大人。

据考古学家和史家考究推测,这七十二座阁老坟,唯有邓州市南郊龙堰乡姚营村的阁老坟才为真正的李贤墓。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