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中国玉器
返回列表
查看: 2160|回复: 1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中国玉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9 23: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玉器的类别
中国古玉器大致可分为礼乐器、仪仗器、丧葬器、佩饰、工具、生活用器、陈设器、杂器等八大类。在这几类玉器中,除了玉礼器几千年来品种变化不大外,其他几类都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品种的变化。

(一)礼乐类
在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一些器物,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藏礼于器。
有些玉器直到清代晚期也依然作为重要的礼器。据《周礼.大宗伯》中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壁、琮、圭、璋、璜六种玉器,即是所谓的礼乐器。此外,瑗、环、 珑等也曾有不同时期作过礼器。
(二)仪仗类
又称玉兵器,主要有玉戈、玉刀、玉戚、玉 、牙璋、玉斧等。这些器形本源于实用器,主要出现于商、周两代,以商前期最为突出。春秋战国乃至以后的时代,除仿古玉器中有少量的作品外,这几中器物均很少见到。大多无使用痕迹,而主要为仪仗用器。
(三)丧葬类
简称葬玉。古代的人们由于受鬼神观念和宗教思想的影响,相信人死亡后,灵魂便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为了灵魂永存,人们认为玉能保护死者的尸体。从战国时起,逐渐形成了一套丧葬用玉的制度。这里葬玉,是专指为保存尸体而琢制的随葬玉器。历史上用过的葬玉主要的瞑目(包括面具、眼帘和眉)、玉 、玉握、玉塞、玉衣等。
(四)是指人身佩玉,其内容十分庞杂,主要有头饰、耳饰、项饰、手饰、身饰之分
玉佩饰产生于原始社会。许多器形较小的板状体,器身有穿孔的各形器物都被认为是佩饰,主要有:玉 、玉人、玉龙、玉耳 、玉 、玉 及各种玉佩、玉坠等。
(五)生产工具
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随着青铜冶铸业的繁荣和铁器的出现,以玉材琢成的生产工具逐步消失。玉工具有斧、 、箭、镞、斤、凿、刀等,与青铜工具的形制没有什么差异。在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江西新干大墓等处都出土有大量的玉制工具。 (六)生活用具类
即玉制器皿。最早见于商代,哪玉簋。战国秦汉时,玉角杯、玉卮、玉奁、玉灯、玉羽觞等也较常见。唐宋以后,玉杯、玉碗、玉瓶大量出现,餐具、文具、酒具等品种激增,仿古玉器皿在此后开始制作。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及数量均达到鼎盛。
(七)陈设类
主要是玉山子、玉屏风、玉兽等器物,以清代最多见。商周时,一些无穿孔的小件圆雕玉器也可能是玉陈设。一些仿古的玉器皿也多用作陈设。此外,文房用具,如
笔筒、书镇、笔架等,均用玉材制成。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0 0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征婚交友
(八)即指不能归入以上几类的器物,较常见的有钩、如意、璇玑、刚卯、玉带、玉剑饰等。中国传统的玉器,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绝大多数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变,无论是品种还是形制,只有少数几种较为稳定。
  
  古玉的产地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玉石产地有:
  
  东北 医无闾、扶余(挹娄)
  
  东方 扬州
  
  中南 南阳、楚州、交州、日南
  
  华北 霍山
  西北 大秦、雍州、梁州、昆仑、钟山、华山、于阗、沙车、兰田
  
  西南 西蜀
  
  从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玉石产地看,西北地区的葱岭、天山、昆仑山等地都出产玉石,其中和阗目尔羌为自古以来著名的产区。此外,甘肃、青海、陕西兰田等地也出产玉石。
  
  东北 辽宁省医无闾山附近的 岩、宽甸、海城等地均产玉。
  
  江南 浙江、江苏、上海以及广东等地均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有人认为其玉材为本地所产,与文献记载的扬州产玉说法一致。
  
  中南及华南 河南南阳、密县出产独山玉;湖北陨县、竹山,湖南西部、海南省羊公岭等均有玉石蕴藏。
  
  西南 广西陆川、云南宝山、腾冲,四川岷山自古有玉石被开采,广汉三星堆玉器亦认为产自本地。
  
  山东 莱阳、泰山、邹县等地产玉。
  历代琢工的特点
       从总的历史发展来看,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处于“形成阶段”。有的玉器琢工已是光亮平整,磨工细腻。在相当长的新石器时代里,技法也在逐步提高,为商周时代玉器制造的“成熟期”打下了基础。
  
  商代的琢工,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穿孔外大里小,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商代玉器上的“双钩线”(并列的阴刻双线条),是玉琢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
  
  周代琢工,精细程度超过了以往。琢制的线条多与商代相同,但弯线条增多。琢玉的技法和造形设计在不断改进,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趋美观。
  
  在春秋战国时,“水沙”(解玉沙)开始被选用,工肯也在进一步发展、定型,从开片、做花到上光均已有了层次。技法比商周时更为细致和复杂,其规格也较严整而得体。
  
  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细,大件玉器的琢工粗。其刀法简洁有力,在历史上有“汉八刀”之称。汉代至魏晋南北朝,除了玉琢之外,石雕受佛教的影响也很发达。
  
  唐代,常见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及人物飞天。特别是狮兽的制做较精,刀法不乱,布局均匀,细而厚重,成为唐代玉琢的一大特点。
  
  宋元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琢工无粗制滥造之处。此时的玉器细腻灵巧,小件多,大件少。其花鸟一类,虽不及唐人的淳厚朴实,但因受当时国画风格的影响较深,故非常重视其神态。
  
  明代,刀法粗犷有力,出现“三层透雕法”,镂雕十分精细,具有时代风格。当时的北京、苏州、杨州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玉琢中心。其中尤以苏州的玉琢工艺为全国之首。至明代的中、晚期,玉琢技艺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出现了不少的琢玉大师,如陆子冈、刘谂、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琢制精巧小件的能手。其中尤以陆子冈最为有名,经他琢制的玉器,被称为“子冈玉”。不过,明代的玉琢在最后一道工序即碾磨细工上,存在着“求形不求工”的现象。
  
  清代精工细琢逼真,出现了“巧做”(利用巧色等)和镂空、半浮雕等多种琢法。因而富有立体感的各种玉件,层出不穷。乾隆年间是玉琢的全盛时期,玉琢水平达到了高峰,其精工细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元、明两代。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及其鉴别特点
  
  (一)纹饰
  
  古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简单几刀的简练勾划,或繁缛到无以复加。其雕刻技、构图、表现的主题常常为鉴赏家们所重视。纹饰的种类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玉器的特征。
  
  古玉器的主要纹饰有: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薄纹、重环纹、涡纹等。
  
  龙纹 玉器上最早出现的龙纹是“夔龙纹”,简称“夔纹”,始于商、周,为独脚龙的侧面图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要柔和一些,并且纹饰大都与人面结合在一起。阴刻线有单、双刻线。从商、周乃至今日,夔纹在玉雕工艺纹饰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兴盛期是在战国和汉代。到了西汉,类似现代龙的形象开始确立,头上有了双角,与夔纹有了区别。在隋唐时期,龙纹的嘴角和腿部均特别长,尾部似蛇。宋代,其形态与唐代一样,爪子很臃肿,下颚开始上翘。元代,飘拂关的毛发出现,腿部亦有了“露盘露骨”的纹饰。在明代中晚期,盘骨演变为在腿上全部拉线,头上毛发上冲,龙须外卷或内卷,并出现风车形状的五个爪子。清代,龙头毛发横生,锯齿形状的腮出现,尾部有秋叶形装置等等。
  
  蟠螭纹 民间有龙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龙子的说法,而蟠则指“盘曲而伏”。古代表铜器上的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战国的蟠螭纹,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颈粗大且弯曲,腿部的线条变弯曲,脚爪常上翘。身上多为阴线勾勒,尾部呈胶丝状阴刻线。汉代,眉上竖且内色,眼眶略有下坠,鼻梁出现了细线划纹,身体与战国时没有差别,只是尾部出现由两个卷纹只有三条腿。南北朝时期,眼睛稍长且有弯度,嘴边两腮多有凹槽,头上有的长角,有的无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个,所以也是三条腿,有时,前腿伸出一点作为第四条腿,尾部的卷云纹较以前宽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征是在鼻子下有一条很宽的阴线,极富立体感。元代,头额宽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许多地方已被发毛掩住、上升、伏地、盘旋等形象,其气势磅礴,形态美观。直至清代,则出现了以前各个时代均未有的独特纹饰。
  
  饕餮纹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饕餮纹是图案化了的怪兽兽面纹,故又称“兽面纹”。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的玉器上常常可以见到。兽面纹在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特征,其演变与青铜器上的纹饰演变一致。
  
  谷纹 其纹饰为成排密集形小乳钉,并呈旋涡状,传说是谷牙之像,故称谷纹。其主要流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在清代仿古玉器中也常常能见到。
  
  云雷纹 即用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连续图案。圆形的边续构图,单称云纹;方形的连续构图,称雷纹。此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
  
  乳钉纹 玉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璧上。纹形为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或纵横或随体变化排列。
  
  圈纹 流行于春秋战国,常饰在璧、瑗、璜等板状器上。其纹饰为排列成行的小圆圈,分为单圈、同心重和在圈中有一小点等。
  
  蒲纹 战国秦汉玉璧中常见的纹饰。是一种成排列的六角形的格子,因很像编织的薄席,故名蒲纹。
  
  重环纹 始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是由若干个近椭圆形的环组成的纹带。环有一至三重不等,在环的一侧有两个尖锐角。
  
  涡纹 其形状如同水涡旋转的几何图案,故又称旋涡纹,谷称水涡纹。此纹最早施于玉器上是在西周,到春秋时仍为小件玉器上的纹饰。从点国时起,才出现在大件的玉器上。
  
  鳞纹 形似鱼鳞,常雕成上下数层,重叠出现,流行于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
  
  此外,还有蚕纹、回纹等,这些纹饰在古玉器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
  
  (二)纹饰鉴别特点
  
  不同的历史时期,纹饰在构图、造型及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常常有很大的差别。纹饰常常被人们作为玉器断代一个重要标准。
  
  在新石器时代,器形一般都是索面的,偶尔出现一些极其简单的阴刻线纹。
  
  商周时代,主要的纹饰有饕餮纹、龙纹、蟠螭纹,也有少量的云雷纹饰。
  
  春秋战国时,玉器上的纹饰逐渐增多,有蒲纹、蚕纹、谷纹、蒲纹、蟠螭纹等纹饰。此时的玉器纹饰极富特点,出现了“跳刀”、“汉八刀”等。
  
  唐代,玉器纹饰借鉴了当时绘画中的线描手法,开始出现了缠枝花卉、葵花图案和人物飞天等,其鸟兽纹雕刻得非常精细。
  
  宋元时期,其纹饰丰富多彩,以龙凤吉祥为多。此外仿古蟠螭纹、回纹、乳钉纹与凤凰、牡丹等图案并存。
  
  明代,玉器上的纹饰主要有:松竹梅纹、云纹、云头纹、龙纹,以及缠枝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此外,玉器上刻字已开始出现。
  
  清代是我国古玉器发展的最高峰,其装饰纹除仿古纹饰外,新创的花鸟、虫草等纹饰丰富多彩,在玉器上出现了御制诗以及各种铭文。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