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林扒镇张仙营村脱贫户张小占家附近看到,门前的空地上几棵果树枝繁叶茂,树下的月季花开得正艳,院外的菜地里各种蔬菜生机勃勃……这都得益于张小占69岁的母亲祝玉华,她每天忙着收拾家中的里里外外,细 ...
近日,记者在林扒镇张仙营村脱贫户张小占家附近看到,门前的空地上几棵果树枝繁叶茂,树下的月季花开得正艳,院外的菜地里各种蔬菜生机勃勃……这都得益于张小占69岁的母亲祝玉华,她每天忙着收拾家中的里里外外,细心打扫着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 看到帮扶人来家里检查卫生,正在乘凉的祝玉华连忙起身相迎。一行人把房前屋后仔细检查一遍之后当场进行了评分。因为忽略了灶台上面的卫生导致没有得到满分,祝玉华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村支书笑着安慰:“你们家卫生干净整洁,不等不靠主动脱贫,爱心积分已经增加很多了,偶尔一次没有得到满分,不要灰心,下次继续努力。” “我们家的积分已经兑换三次了,前几次都是满分,换了面条、盐之类的,这次因为灶台没打扫干净,所以扣了一分。你可别看我们兑换的东西小,但这也是一种荣誉啊。”祝玉华拿着积分卡开心地笑了。 市扶贫办驻张仙营村第一书记武小宝表示,通过积累积分的方式,树立群众的荣辱观念,在这种“获得感”和“荣誉感”的促使下,群众的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以前,社会爱心人士向贫困户捐助物品时,常常会出现物资和需求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直接给钱给物这类‘输血式’扶贫也助长了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思想,成了脱贫攻坚道路上最难的一道‘槛’儿。”武小宝介绍说。现如今,林扒镇把爱心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物资搬进了各村的“爱心超市”,采用积分兑换的方式领取物品,从主动脱贫、家庭环境、勤劳重干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对贫困户进行考核打分。每到兑换日,贫困群众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监督,使贫困群众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生活信心,自觉参与到脱贫致富中。 “家里农活再忙,也要空出时间打扫院子。院子里整洁有序,大家看着心里舒服畅快,干活才更有劲头。”该镇马营村脱贫户郭新强说。 记者了解到,该镇现已在20个村设立了“爱心超市”,在每个“爱心超市”收银台背后的墙上,都详细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积分兑换情况和超市货品存量。谁在超市的积分多,就说明谁在脱贫攻坚中表现得越优秀,谁兑换的商品少就是落后者。这样的评分机制,在群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 据林扒镇副镇长马前告诉记者:“无论是镇上的公共事务,还是各家各户的环境卫生,通过积分评比,都有了很明显的改观和提升。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支持‘爱心超市’的发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争取早日实现脱贫。”(本报记者 林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