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陶营镇朱西村马军刘营组刘红生态泥鳅养殖基地看到,在鱼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觅食的泥鳅不时翻腾出阵阵水花。岸上,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正在有条不紊地投放饲料,他就是养殖户刘红。 1997年出生的刘 ...
近日,记者在陶营镇朱西村马军刘营组刘红生态泥鳅养殖基地看到,在鱼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觅食的泥鳅不时翻腾出阵阵水花。岸上,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正在有条不紊地投放饲料,他就是养殖户刘红。 1997年出生的刘红是陶营镇人,2016年,在苏州参军3年的他,脱下戎装回到家乡。3年的军旅生活,让曾经顽皮捣蛋的小伙子,凭借着军营的历练,一下子蜕变成一位朴实、坚韧、诚信、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经过部队的锤炼,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找到了自信、磨炼了意志,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让我遇到事情时能够比较沉稳地去面对所有的一切。”回到家乡后的刘红,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后,他决然舍弃稳定的工作,力争要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究竟要做些什么呢?刘红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父母主张我种植果树,但我觉得种植周期长、投入的精力多,最重要的是管理难度大,短期看不到效益。”刘红说,经过长时间的琢磨研究,他决定利用陶营镇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水质又好的特点发展水产养殖。 “人们常说,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泥鳅抗病能力强、不挑食、易饲养,泥鳅养殖项目的市场前景特别好,所以我也就顾不上家人的担心,开始外出学习泥鳅养殖技术了。”刘红谈起初衷如此说。 就这样,刘红毅然拿出准备买房成家的钱,到湖北汉川市潜心学习泥鳅养殖技术。那是一段令刘红难忘的经历,每天跟着师傅一起,在鱼塘旁边挥汗如雨。终于,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刘红熟练地掌握了泥鳅产卵、孵化、培育、养殖及病菌防治等系列技术,同时他也带回了和汉川养殖基地签订的10年合作协议书,汉川养殖基地向刘红提供泥鳅种苗并以每斤10元钱的价格回收。 在朱西村村支两委的支持下,刘红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从当地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30余亩,创办了刘红生态泥鳅养殖基地。养殖场一年养殖泥鳅一季,每年四月份放种苗,九月份左右出池。2018年他从汉川购买了300斤种苗,通过技术繁育,当年每亩池塘收获3000多斤,纯收入达20余万元。由于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刘红养出的泥鳅不仅肉质细嫩,而且营养丰富,畅销湖北、湖南等地水产市场。 退伍不褪色,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刘红走上致富之路后,主动与村里的6户贫困户对接,将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无偿提供并推广给他们,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同时,他与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让这些贫困户在拿到土地流转金之外,根据经营情况还可以拿到分红以及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贫困户刘道选是其中的6户贫困户之一。他告诉记者,因为种苗是一次购买循环繁育,前景广阔收益可观,所以他便跟着刘红从泥鳅种苗的繁育、饲喂、消毒等一点一点地学习。现如今,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刘道选也流转了15亩土地,并通过他的反复研究,在养殖泥鳅的同时还套种上了优质水稻。更令人赞叹的是,刘道选在自己脱贫的同时,也学习刘红帮助其他贫困户,他租种了五保贫困户刘贵如的3亩多地,直接增加了刘贵如的收入。 亲帮亲,邻帮邻,这6家养殖基地几乎塘挨塘,最远也不过1公里。他们平时互相切磋养殖技术取长补短,在自富和带贫的道路上相互勉励、共同发展。说到未来,刘红更是信心十足:“相信我以后会越走越好,事业会越做越大,可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作者:林海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