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邓州花洲书院   传承千年文化经典 邓州“三种精神”之“忧乐精神”
返回列表
查看: 3068|回复: 1
收起左侧

传承千年文化经典 邓州“三种精神”之“忧乐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5 2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441P946DT20170925141437.jpg

  2017年9月,邓州市“三种精神”宣传活动汇报会在邓州市常委会会议室召开。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吴刚听取汇报后,强调指出:“‘三种精神’是我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
  几千年来,在豫西南邓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厚土上,勤劳、俭朴、拼搏、担当、善良、大爱的邓州人民不仅用汗水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文明,更是创造出具有巨大历史震撼力和时代影响力的“三种精神”——“忧乐精神”、“雷锋精神”、“渠首精神”。“三种精神”将成为邓州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支撑,“三种精神”必将成为穰邓大地、中原大地上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邓州“三种精神”也必将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原创力”。
  今天,追寻着范仲淹在邓州曾留下的足迹,再去品悟范公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的思想精髓。
  在邓州市穰城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西北角,外城河环绕着一处尽显江南风格的建筑群,那就是972年前被贬邓州的范仲淹当年理政讲学的地方——花洲书院。
  在花洲书院南大门入口的临路处,有一座古朴典雅的上书“景范坊”的四柱冲天石牌坊。“景”,此乃“敬慕”之意,“景范”即敬仰范公。重修后的花洲书院自面向社会开放以来,年接待游客早已逾百万,其中不乏各级领导干部,不知后人来此凭吊,到底在游书院中赏心地看到了什么、静心地品到了什么、真心地悟到了什么?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两岁时父亲范墉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因家贫无力谋生,只好带着他改嫁。成年后的范仲淹明了身世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刻苦自励、发愤精进。自步入仕途,他不仅以“廉洁作风”、“民本思想”、“忧患意识”、“担当精神”的高尚情操为宋朝尽心尽职,而且以此作为家训精髓,教育影响着子孙及后人。
  我辈记住范仲淹的名字,大概都是在读过《岳阳楼记》之后。初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也许多数人以为,那只不过是北宋时期,一位封建官员洁身自好唱点高调,用动人的语调去装扮一下自己被贬的尴尬处境而已。不过,当你真的了解了范公的生平事迹时,当你对范公的人品、官德有了深入的理解时,你会为自己思想的龌龊而汗颜!原来,“先忧后乐”,那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对于自己的诺言、理想、操守和人生主张,用毕生的精力去践行的写照啊!每每诵读着那出自《岳阳楼记》大气磅礴的穿越千年的诗句,便想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今天,越发值得去认真品味、深悟、践行!
  少小立志忧民生
  据说范仲淹从小就有大志,一天他碰到一位算命先生,就毫不犹豫地问道:“先生帮我看一看,我将来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从没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如何有这么大的胸怀?”
  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应:“不然这样好了,先生再看看我能不能当个好医生?”算命先生有点犯糊涂了,就问他:“小伙子,前后愿望为何差别如此之大?”范仲淹认真地回答:“先生,因为我认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
  范仲淹把良医与良相并列,认为虽工作性质不同,但都肩负着为民除忧、为国解难的重任。在他的心目中,为相和做医,就是要为百姓之忧而忧,为解除百姓之忧而乐,做的都是造福百姓的事,可以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志向。
  “入为良相,出为良医”,这是对职业崇高的定位,也是对肩负重大使命的期盼。“为人民服务”绝不能是一句口号,绝不能仅仅是一句标语,绝不能仅仅是官府影壁墙上用来装饰的五个金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中国封建王朝都有的这种民本思想在新时期又该如何发扬光大呢?“为人民服务”说说挺简单,可是心中真的装着他人、装着百姓,装着烙入心底的“忧乐思想”,也真的需要人民的公仆用一生去“学思践悟”!
  显贵之后忧家风
  范公时时清廉自持,不与世沉浮。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家人做起、从家事做起。
  范仲淹即使显贵之后,亦“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公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卖掉自己的一匹马,仅仅是为了要凑点回苏州老家接母亲的路费。
  范公曾告诫子孙“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积养成名”“清心做官,莫营私利”。一“畏”一“莫”字字句句尽显范公那警示家人若没有“廉耻、荣辱、清心”,将必有后患的良苦用心。
  据说风水先生也曾看过范公母亲的墓地,所谓的大师断言范母的坟地是块“绝地”,将致后辈不旺,劝范公为母亲另选墓地。可范公真的“没营私利”,范公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别人去承受,我自己接受好了;如果我该绝后,迁坟又有什么用呢?结果硬是没有迁坟。当时范公正在做宰相,大概有人想拍其马屁,劝他把老家苏州的一处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范公听后,哈哈一笑,反问道“一家人发达富贵不是范围太小了?”于是他买下南园创办了“苏州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范公心中从没私我,他要兴建大利让更多的人生活在这样的好“风水”当中。了解了范公的这些嘉言懿行,这让那些处处为自己打着小算盘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那些蝇营狗苟、溜须拍马、大搞封建迷信者,那些“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的大搞政治投机主义的“两面人”们,该作何感想?



U441P946DT20170925141513.jpg

  范氏的家风家规的核心就是清廉、俭朴、好舍。在范仲淹身体力行的影响及严格管教下,范家始终保持着的良好家风。
  范仲淹的孙子范正平至少也算是“官三代”了,他比“我爸是李刚”要牛X多了,可他的品行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好些,从来不张扬“我老爸怎么怎么……我爷爷咋咋咋……”,小时候学习勤奋刻苦,穿的用的比穷苦人家的孩子还差。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离城二十里的果林寺里读书,来回步行,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几十里,没人知道他老爸在京城做大官,谁也看不出他还是当朝宰相的孙子。
  对照先贤,想想那么多风光半辈子最终身陷囹圄的人,忽然脑中蹦出一句人人熟知的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是吗?诸位请琢磨一下,这个“钱”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厚德载物,没有德行,只为了钱和利,危机怎么不会出现呢?家庭里面兄弟操戈,人与人冲突,甚至国与国冲突,背后不都是晃动着金钱之刀的影子吗?
  天圣三年,范仲淹任兴化县令,负责治理水患,还将自己的薪俸拿出来,为民工们改善生活。对照范公,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就“雁过拔毛”以及侵吞挪用、克扣强占等“小官巨贪”们咋就与范公有如此天壤之别呢?至今范公呕心沥血带领兴建的“范公堤”仍护佑着万顷良田,至今绵延横亘的“范公堤”不是最高的荣誉、最亮的奖章、最响的口碑、最大的政绩吗?
  范公晚年还将自己省吃俭用的俸禄用来开办义学,将地方上三百多家清寒子弟里面天分还不错的集合起来,免费教导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这些现在说起来轻描淡写,可实则不得了,也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
  学习范公如何做人、做事、做官,就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从有关范公的诗文、家信、家训的字里行间中去寻找答案,然后化为灵魂深处的自觉行动!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
  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可范公却用自己的德、品、修、行创造了中国一个范氏家族的传承奇迹,近千年而不衰。范氏家族人才辈出,家风纯良,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洪福大德的家族恐怕并不多,这难道不值得万千俗人头脑中有点“小我、小家”思想的人们深思吗?
  史载范公在郴州为官时,撤掉宴席,用餐费帮助外地旅客安葬亲人的故事,以及众所周知的赞赏儿子范纯仁“麦舟助丧”的典故,不都是范公对于有困之人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的最好注解吗?
  那些在东窗事发后掩面痛哭“是我把子女亲属引向了错误的道路,这不是爱而是害……”的颓然痛悔者,那些仍在名利迷道上的逐奔者,难道不该好好咀嚼一下范公的真爱、大爱、久爱吗?
  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难道不该学学范公的“忧乐”培福之方吗?
  胸藏“不欺”忧政事
  范公忧乐天下的博大胸襟中,内藏着的是“不欺”二字。
  在花洲书院内还有一处不大的纪念堂——“不欺堂”。公元1046年,邓州新科状元贾黯,回乡省亲,专程到花洲书院拜见恩师范仲淹,请求教益。“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范公寥寥数语赠言,使贾黯如获至宝,终身佩服践行范公“不欺”之为官秘籍。
  “不欺君心,不欺民心,不欺良心。”此乃范公思想之内核,这“三不欺”也足够后世为官者揣摩反思了!
  公元1035年,范仲淹因知苏州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他已两次遭贬,这次能够回京,对一般人而言那是一定要接受教训慎言谨行的,可任尚书礼部员外郎的他,却更清楚地看到了国家的政治危机。他心中的至诚至忠又令他浑身热血沸腾,针对干部制度问题,他连上四章,要求整顿吏治。拔起一株苗,连起百条根,这一整顿不知要伤到多少人的利益,这一仗他倒在了反对派的联合绞杀中,他最终被贬到荒远之地饶州(今江西鄱阳)。但他对得起了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许下的“不欺”二字!
  庆历五年(1045年)初,失去了皇帝支持的改革已彻底失败,范公第四次被贬出京了,那年冬天,他又调入邓州。
  范公虽被“扫地出门”,遭遇他个人政治上之大不幸,却让邓州从此与范公结下了永久的缘分,范公也在邓州、在花洲书院、在春风堂里书写了属于他的、属于后人的、属于历史的精彩篇章!
  范公的为政之道事事以顺民心、厚民生为本。
  抚摸着花洲书院护栏转角处的书本石雕,“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之类的诗句,似乎让人看到一位“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的、始终抱着“不欺”之心的鲠亮廉介老人奔波在各地的忙碌身影!
  范公的“求民疾、分国忧”,绝不像有些官员那样仅在口头上,装装样子。他每任一地,必会有切合实际的利民政策。宋代税收常以实物缴纳,但运输费要纳税人出。范公知青州后,得知老百姓年年要往200里外的博州纳税,往返月余,路途辛苦自不必说,还误时误工,运费又多出税额的两三成。对于农民之苦,范公看在眼里,忧在心中。
  范公的忧患不是悲观绝望,不是一味地牢骚抱怨,而是一种自觉而强烈的担当!他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决心改革征税办法,命令将粮赋折成现金,派人到博州高于市价购粮,不出五天即完成任务,免去了百姓运输之苦,还有余钱。当时一般地方官都是尽量超征,讨好朝廷。他却多一斤不要,将余钱退给青州百姓。可以看出他的忧民是真忧,决不沽名,绝不作秀,甚至还要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实心实意地为民做事。
  千年前的范公处处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努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范公始终把自己的为官之“根”牢牢深扎在百姓之中!范公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
  仰望范公,在弘扬“忧乐精神”的当下,最接近老百姓的为政者们是否需扪心自问,在顺民心、厚民生方面,同范公到底有多大差距?
  范仲淹不惧前后几次被贬出京城,为了社稷苍生仍真心诚意地对君王掏心肝、提意见、说真话。
  “竭肝膂以论事,犯雷霆以尽忠”,与天子争是非?人人熟知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真正的忧君忧政是要以生命作赌注的。
  公元1028年,范公经晏殊推荐到京任秘阁校理——即皇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官虽不大,这可是一个能常见到皇帝的近水楼台,也是一个极易觅得升官加爵捷径的地方,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飞黄腾达而钻营奉承。他的真心忧政,使家天下的王朝没能容得下这位不懂家规的忠臣,换来的是他砸了自己的饭碗,招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谪贬。
  范公没因被贬而“凭轩涕泗流”,他也没自暴自弃,那不是范公的格局与胸怀。他心中装的只是天下苍生、国家社稷的安危。
  如果说范仲淹第一次遭贬,还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书生气,那么接下来几次被贬所有的起因,则都是他更自觉的担当行为所致。范公仅仅是说点真话而已,他仅是尽点职罢了,竟遭来贬、贬、贬。他离京后渐行渐远,忧民忧国之心却从没动摇,这是怎样的赤胆忠心啊!
  进忧退忧忧天下
  范公谪守邓州,重修了邓州胜景百花洲,并于洲畔创建了花洲书院。他常于书院的春风堂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也就是在这个本不惊人的地方,在这桂花飘香的地方,在这百花洲畔“春风堂”里,范公借给同被贬的好友滕子京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是一篇命意之作,范公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将一生追求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浓浓地挥洒在春秋纸面上!
  范公“先忧后乐”思想,绝非心血来潮时的冲动,它早已化为范公深刻的人生感悟且已升华为毕生追求与践行的理想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够超然物外,克服私心,不计个人安危和得失,范公那是怎样的一个大写之人!



U441P946DT20170925141602.jpg

  范公早已远离了纷纷扰扰的政治和历史,范公肯定早不在意后人能抬举他多高,可我们站在花洲书院,面对《岳阳楼记》,面对范公,面对历史,相信人人都会肃然起敬,相信人人都会感慨良多!
  花洲书院里诞生的黄钟大吕《岳阳楼记》,其核心精华就是范公的“忧乐精神”,“忧乐精神”中所含的理想与现实、做人与做官、奉献与索取、民利与政绩的朴素辩证和深刻内涵,已转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忧乐精神”正与“雷锋精神”、“渠首精神”一道,构成邓州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当前这“三种精神”正在邓州大地叫响,我们邓州人、我们所有的后代人一定要珍惜这笔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
  范公在《严先生祠堂记》里讴歌严子陵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既是讴歌先贤,难道不是范公的自况吗?
  范公至晚年“田园未立”,没给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即使临终所上《遗表》,也全是对国计民生的关切,并无一字谈及个人家庭的私求!但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又哪里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范公本身就是一本意蕴丰厚的书,值得后人去慢慢用心品读!不知你可否愿静心凝思,穿越千年时空与范公来一场真正的心灵对话?
  多年来,邓州市以花洲书院为依托,大力传承弘扬范公“忧乐”精神。目前邓州正在开展“三种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家庭活动,相信通过邓州“忧乐”特色文化的打造,将进一步促进邓州市廉政文化建设!
  相信大力弘扬范公“忧乐”精神,将不断凝聚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水平!
  相信大力弘扬范公“忧乐”精神,必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信大力弘扬范公“忧乐精神”,必将转化为邓州广大干群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群爱党爱国意识,凝聚智慧力量,为邓州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贡献!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 18:45:37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4 | 帖子:99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