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魅力邓州◎的乡土故事 ★
返回列表
12下一页
查看: 5637|回复: 11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魅力邓州◎的乡土故事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9 19: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庞振坤的故事

清代三大鬼才之一,斗智斗力,谐趣飘逸的传奇故事全国首家率先发行清代中叶,中原出了个怪才庞振坤,与北疆阿凡提,南疆徐文长鼎足而立。郑板桥更亲书“难得糊涂”盛赞庞振坤的纵横才气,而有关庞振坤的故事一直广为流行,脍炙人口…… 

--------------------------------------------------------
庞振坤拔猫

庞振坤何许人也?中华第一怪才也!今天我们来看看庞振坤拔猫的故事。
话说庞振坤进京赶考,奔波劳累一月有余,又饥又寒,又冷又饿。那真是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临近京城,来到了一家五星级客栈前。庞振坤看到那些达官贵人,花花公子进进出出,很是逍遥自在。想想自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沦落到这步田地,心中那个气呀!就甭提了。庞振坤此刻身无分文,不住店又不甘心呀!就心生一计。
哈哈,现在让我们看看庞振坤的雕虫小技吧!
庞振坤穿上一身体面衣裳,大摇大摆地大步跨进客栈的门,大声吆喝着开了一个豪华单间。要说这庞振坤乃一介穷书生,难道人家老板娘不怀疑他的支付能力吗?众位看官,你们可别小看这庞振坤,庞振坤如果放到现在,那可是超级大明星的角色哩!
刚才说了庞振坤开了个单间,以后自然是大鱼大肉地糊吃海喝。花了老板娘不少冤枉银子。几天过后,庞振坤要进京呀,没钱付帐可怎么办呀。这个小问题还不容易解决吗?看看我们庞振坤的妙招吧!
那天,庞振坤酒足饭饱之后向老板娘要“岔开”。老板娘不知“岔开”为何物,庞振坤用手指指桌子上的剪刀。老板娘恍然大悟,原来此为“岔开”。过了一会儿,庞振坤又要“掰开”。老板娘心想,“岔开”是剪子,这个“掰开”又为何物?庞振坤又朝箱子上的盒子努努嘴,老板娘明白了,“掰开”乃盒子也!
到了第二天,庞振坤趁老板娘在厨房切豆腐的间隙,带了“岔开”进了厨房,拿起“岔开”就朝豆腐上扎了又扎。老板娘想这人真怪,莫非和豆腐有冤仇不成?也没多问,就把庞振坤请回了安乐窝。
到了晚上,庞振坤又向老板娘要一只猫。这次老板娘乐了:呵呵,那个“岔开”“掰开”我不知为何物?这猫呀,三岁小孩子也懂,逮老鼠的家伙就是了。可是也怪呀,我这客栈乃本地招牌店,绝对没有一只老鼠,他要猫干什么。可是也没法问呀!老板娘就给庞振坤逮了一只黑猫。庞振坤顺手把猫装进了盒子。
到了三更半夜,庞振坤把剪子“岔开”,把盒子“掰开”,就开始干起动物保护者协会深痛恶绝的勾当——将黑猫身上的毛拔了个干干净净,任凭猫痛苦挣扎也全然不顾!然后蒙头大睡,准备第二天上路。
梦里光阴易过,很快天亮了。庞振坤收拾收拾行李,要和老板娘结帐走人了。
庞振坤把“岔开”“掰开”还有拔了毛的黑猫甩给了老板娘。然后立马狂奔逃跑。
老板娘看到这个情景,心中那个气呀!真是火冒百丈,气不胜气!老板娘双手卡腰,杏眼圆睁,两只奶子跟着狂擞!口中如同河东狮吼:
庞振坤我日你老娘!你要“岔开”我给你“岔开”,你要“掰开”我给你“掰开”,你插进去又抽出来,插进去又抽出来……还把我的黑猫(毛)拔了个干干净净。你小子还算不算人???!!!那些都还不算,你小子住了不掏钱还想跑……
哈哈哈哈!嘿嘿嘿嘿!嘻嘻嘻嘻!呵呵呵呵!



--------------------------------------------------------------------------------

  竹竿与水桶

  庞振坤去应试,考官听说他是中州奇才,故意在科试完毕,又对他口试一番。

  考官说:“庞振坤呀,我昔日在江南为官时,见那里的水桶很大。”

  庞振坤恭敬地问:“咋个大法呢?”

  考官说:“装了半桶水,里头卧了九条老水牛。水牛在这边用尾巴甩水,那边的水还纹丝不动呢!”

  庞振坤说:“大人,这不足为奇。小时候我在家乡读书,曾见到一根特别长的竹竿。”

  考官躬身下问道:“咋个长法?”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19: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征婚交友
谢谢楼主,这些故事太棒了。
  就喜欢邓州本地的历史典故,值得收藏。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门户网会员照片
---------------“邓墟”与大舜---------------
  
            邓地历史上又称“邓墟”。墟者,居也,系指人群聚居之处。“邓墟”包括今邓州境地,这里有“舜友乡”和“七友墟”,传说与上古时代的帝舜相关。

  
           远古时期的帝尧在位时,天下太平安稳,人们安居乐业。尧在位7年,岁数大了,很想把帝位传人一个有本事、能让人们继续过平安生活的人。为了慎重地选出合适人才,他把四面八方的部落首领族长召集起来,共同商量有谁能够胜任天子之职。四方部落的首领纷纷发言,说:“作天子首要的是品德高尚,我等的德行达不到,勉强作天子会玷污帝位的。”帝尧看大家讲的是实话,便对大家说:“你们仔细想想,推荐一个有能力的人吧,不论是显贵的亲戚,或是没有地位的隐居人士,只要德行高尚就行。”四方部落首领就推荐尧的儿子丹朱。但是帝尧认为儿子丹朱不够贤能,不能把天子之位传给他,便要求大家另外推荐一个。部落的首领们再三议论后说:“有个没结过婚的平民名叫虞舜,这个人贤德,可以接替帝位。”尧说:“我也听说这个人很不错,叫他来试试吧。”于是,帝尧派人找来了虞舜,叫他接替自己当天子,还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瑛嫁给他。
  
          但是虞舜也知道丹朱是尧的儿子,觉得自己接替天子之位不恰当,应该由丹来继承帝位。于是他就逃走躲避到南方,为防止被找到,在天下到处漫游。先后在历山一带种过地,在雷泽一带捕过鱼,在黄河岸边制作过陶器,在寿丘等地学做过多种手艺,还在负夏等地学做小生意搞经营。在这个漫游期间,也曾来到过邓墟。
  
         大舜在历山漫游时,因为他的贤德,曾先后结识了七个朋友,他们是雄陶、方回、续乐、伯阳、东不訾、秦不虚和灵甫,人们称他们为秀士。当舜漫游到邓墟时,这七人都相继和舜交往。所以邓州赵集乡朱岗王一带,民国时还称作“舜友乡”,朱岗王村西头有一大土丘,人称“七友墟”,土丘高四丈许,方园有三四华里大,丘旁有一小草河,河水澄碧见底,溪流泱泱不绝,堤上的岸柳野花,倒映于清澈的水中,波光粼粼,状若仙幻,独有无限情致令人流连。丘下村旁有一石碑,碑 上有诗四句云:
  迟日暖暖度前除,
  直到仲和二月初,
  草透堤岸黄上柳,
  风光逗留七友墟。
  
  该诗佐证了雄陶等七人确曾来此相聚。直至舜受禅接替了天子位后,这七个人才与他分手离别。
  
        大舜怎么会到邓墟来了呢?前边说过他想逃避不当天子,就四处漫游不定居于一地。当时邓墟已有人群聚居,分布在今湍河、刁河、严陵河、赵河和茱萸河等两岸的高地上,过着打渔狩猎的生活。所以考古学家发现,邓州境内沿湍、刁、严、赵、排等河两岸,有多处远古时期的部落和村庄遗址。如穰东镇的太子岗,白牛乡的郭庄、竹筲陂,城郊乡的八里岗,林扒镇的黑龙庙,夏集乡的苏营等遗址,出土的石斧、镰等石器和陶器,充分说明早在夏代以前,邓墟聚居着不少部落先民。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19: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房产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汉朝时期,邓州涅阳(今穰东)出了个叫张仲景的名医,只要经他的手,没有治不好的病,人称他是神仙一把抓的医圣。张仲景年轻时,就在长沙当太守,告老还乡时正是冬季,沿路看见南阳一带的乡亲们,好多冻得耳朵都稀巴烂,他很是心疼。

  
         张仲景一到家,就琢磨着找个适中地方,治好乡亲们冻烂的耳朵。如在涅阳治病,东边几个县的人跑路太远,十冬腊月天,最好让周围人都不跑远路。想来想去就叫家人在南阳城东关搭个棚子,盘几口大锅灶,从冬至那天开始,舍药治冻伤烂耳朵。舍啥药盘那么多大锅呢?张仲景舍的是“祛寒矫耳汤”,制法也非同寻常,先把羊肉兑白广椒、茴香、肉桂等下锅煮熟,再捞出羊肉加葱、姜、蒜等剁碎,拌上油盐秦椒粉,用面皮包成一个个疙瘩,下锅煮熟盛出来,连汤一齐吃喝。人们吃喝这药后,觉得浑身暖和,两耳热烘烘,冻伤慢慢都好了。
  
           那一年冬天,张仲景寿终了,长沙来了很多人吊丧,要抬尸体去长沙。原来,张仲景当长沙太守时,十分爱护当地百姓,他告老还老后,长沙百姓每年选派人来看他。头年长沙人来时,张仲景得到重病,长沙上说那里有块风水宝地,长沙人想叫张仲景占用;南阳和邓州人都不依,两下争吵起来。张仲景解和说:“我忘不了长沙父老情,也舍不下家乡养育恩。等我早晚去世了,你们抬上我的棺材去长沙,灵绳到哪儿断了,就把我埋在哪儿。”人们只好按张仲景的遗嘱办,两下的人合抬尸棺启程了,方园百十里的人都来了,把坟添的很大,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冬至那天去世的,也是冬至那天舍的祛寒矫耳汤,所以人们纪念他,就在冬至这天包饺子吃,一直沿传到现在。
  
  -----------------麦仁店与詹雨
  
           麦仁店的故事流传很广,邓州麦仁店与“詹雨18天”的农谚连为一体,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麦仁店在腰店东边,原来只有一户姓詹的人家,生养了18个儿子。在门前一条官马大道边,专烧麦仁汤,供应来往赶路的人充饥止渴。

  
          王莽撵刘秀那时候,势力薄弱的刘秀被撵了七天七夜,马不停蹄疲于逃命,水米不沾牙。这天他跑到詹家麦仁汤桌前已精疲力尽,实在饥饿难忍。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他就向詹老汉讨饭吃,詹老汉给他盛了一碗麦仁汤,刘秀喝着觉得又香又甜,心想天下没有比这更美的食物了。

  
           后来刘秀当上了皇帝,在宫内珍酒美味吃厌烦了,每到吃饭时发愁没有对味的东西可吃。想来想去,想起了当年逃难途中,在邓州喝过的麦仁汤,便派人找到詹老汉。詹老汉就让大儿子进京去,为皇上熬麦仁汤。不料皇上喝了之后,感到完全不是当年那滋味,觉得他在糊弄自己,罪犯欺君之律。一怒之下命人杀了詹老大。又召詹老二进京做麦仁汤,结果又以同样的罪名,杀了詹老二。就这样召一个杀一个,一连杀了詹家18个儿子,最后又把詹老汉抓进京去。

  
            詹老汉仍按老法熬成麦仁汤,刘秀喝了大怒,传旨要杀詹老汉。詹老汉诚恳地说:“禀万岁,我们家乡有句俗语,叫肚饥好喝麦仁汤,不知皇上听说过没有。”一句话提醒了刘秀,他才发觉由于自己昏聩,枉杀了詹家18个弟兄,不禁又悔又恨。遂在宫中设下祭坛,亲自祭典詹家弟兄。为表示真心诚意,他每天祭典一个,共祭了18天。而且每次祭典时泪如雨下,痛心疾首。因为开祭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三日,所以后人就把八月中旬的雨叫“詹雨”,至今人们流传农谚:“入詹不入詹,八月十二、三”,“詹雨18天”等说法。并把詹老汉卖麦仁汤的地方叫做“麦仁店”。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民生
-----------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 ---------------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堪称为千古绝唱,被一代代人传颂着。与此同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故事,也在邓州世世代代流传着。
  很多人都知道,岳阳楼在湖南的岳阳,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在河南邓州的花洲书院写成的。范仲淹没去岳阳却激情洋溢撰写出楼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且志同道合,后因二人竭力拥护王安石搞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便多次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范、滕等人,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俗话说是金子到哪儿都闪光。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后,建学府,重农桑,兴水利,惩贪官,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可他没想到一方富了,八方讨荒乞丐涌向邓州。面对这成流扯行的乞讨者,范仲淹感触颇深,他想到仅仅治理好一方是不行的,只有整个国家富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国不强,民不富,责任不在百姓,在为官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动笔向朝廷写一份奏折,论述施政之道,强调为官者应以天下为公,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谁知这奏折刚写了,滕子京的信使到了。再说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几年过去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古迹岳阳楼,这是一件大事,让谁写篇文章作序呢?滕子京便想到了文采出众的好友范仲淹,于是,画了一幅岳阳楼的形势图,写一封信派人快马驰送邓州。
  
         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很感动,当晚以邓州好酒览秀亭招待信使,开怀畅饮到二更。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于花洲书院秉烛执笔,参照岳阳楼形势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状物写景,一气呵成岳阳楼记的前半部分。景物铺衬好了,接下来该抒发心情了,他便把奏折中的核心观点融化到文章中去,便成了《岳阳楼记》。
  范仲淹见把奏折理情融入《岳阳楼记》中,竟然浑然一体,天工妙成,很是得意。心想,自己的感触写到这篇文章中,比呈给一个昏庸的皇帝还好,于是他把奏折付之一炬。故此后人不见范仲淹的那份奏折,唯《岳阳楼记》传留人间。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打折
邓州城的传说
  
           相传,现在的邓州土城,是明朝年间两位阁老明争暗斗的结果。这两位阁老,一位姓李的是邓州人,一位姓杨的是山西人。

  
         一年,皇上想了解民情,让大臣都进贡一样家乡的土特产。不少大臣为了讨好皇上,都献上家乡最好的东西。其中山西的杨阁老与邓州的李阁老进贡的东西最引人注目。前者是用一匹骡子驮着两个大萝卜,后者则是从袖筒里褪出一把红薯码子。皇上惊奇山西的萝卜长那么大,杨阁老趁势献媚说,过去山西的萝卜也只有火筒粗,这几年托万岁的洪福,山西五谷丰登,什么庄稼都象气吹的,直往大处长,把个皇帝老儿说得眉眼都笑歪了。后来见了李阁老呈上那鸡爪一样大的红薯码子,皇帝一看不知是何物。李阁老告诉他这是红薯呀!皇帝说你邓州的红薯咋都是根须毛毛呢?李阁老说邓州是沙土薄地,又连年遭灾,说这还是最大的红薯哩。皇上问邓州的百姓怎样生活,李阁老说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甚至用树皮充饥。皇帝老儿听后,叹息道:“没想到我还有这么可怜的子民呀!”
  
  后来,圣上颁旨,邓州的皇粮三年免交。邓州的所缺税款全由山西弥补。这么一来,邓州人得到了休养生息。生产得到了发展,人民的日子也好过起来。山西因负担加重,百姓弃农桑、闹匪乱,弄得民不聊生。山西人便大骂杨老阁是个不顾乡亲死活的昏官。
  
  对于家乡人的抱怨,杨阁老加恨于李阁老。他听说邓州有个菊花井,水里漂浮着一朵朵菊花。便向皇上奏本说:“万岁,邓州地区,百姓吃糠咽菜是实,但有一大特产李阁老没奏明皇上。”皇上问:“何也?”杨阁老说:“邓州有眼菊花井,其水不仅清甜,还漂着菊花,邓州人喝了这菊花井中的水,不吃五谷也能长寿百岁哩!”
  
  皇上听了杨阁老的话,便怒问李阁老:“李爱卿,这菊花井可有?”
  
  李阁老见事不好,忙答:“邓州是个有菊花井。”
  
  皇上问:“有这么好的井水,何不送京来让寡人享用呢?”
  
          李阁老听皇上这么问,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倒不是怕皇上怪罪杀头。他是想到邓州距京城几千里远,若往京城送水,岂不劳民伤财。喝菊花井水不吃五谷也活百岁,虽是杨阁老瞎编的,但是不便争执。这圣旨又不能违。只好答应马上派人送来。然而,过了好长时间,皇帝见邓州菊花井的水迟迟没送来,便问李阁老是怎么回事。李阁老不慌不忙地启奏:“万岁,臣正要禀报哩!邓州连年遭灾,饿死的人多,饿死鬼也多。邓州派人往京中送菊花井的水,没想到每个水桶里钻一个饿死鬼,等送水人刚过黄河,水桶中的水便被饿死鬼喝光了。”皇帝说:“照这么说,寡人就喝不上邓州菊花井的水了。”李阁老忙说:“臣有一个办法,可治住这些饿死鬼。那就是为邓州筑一座城,盖府城隍庙,由城隍来管理这些饿死鬼就好了。”皇上说:“那你就快办吧!”李阁老说:“万岁有所不知,邓州是沙土难筑城,要筑城必须要山西的黄土,才能把城筑得牢。”
  
  皇上见李阁老的话有理,便说:“山西土筑城是好。杨爱卿,这筑城用土之事就交你办理,限你三个月完成。”
  
         杨阁老心中叫苦,却不敢违抗圣旨,只好让山西人兴师动众,征用成千上万匹骡子往邓州运土。怎奈山西距邓州数千里之遥,又有大山阻拦。再说一匹骡子能驮多少土,建一座邓州城又需要多少土?工期又紧,没有办法,只好给每匹骡子加载,能驮5斤的加到1斤,能驮1斤的加到2斤。这么一来,也不知有多少骡子累死在半道上,或是翻到山涧中。三个月快过去了,山西骡子驮的土还不够筑几个城门楼。眼见要误工期,杨阁老怕皇上怪罪,又下一道完不成任务斩首的命令。如此以来,一场更大的悲剧就要发生了。于是山西人焚香祈祷上苍,一下惊动了玉皇大帝,探明情况,派张果老神仙下凡相助。张果老便用神仙布袋装了一袋山西土,骑神驴来到邓州界,在一个夜里,按邓州城的规划倒了一圈,一座土城耸立起来。然而,张果老神仙袋的土还没倒净,便在城西南角抖了抖布袋,又是一道墙。这道墙与西南角城墙的内拐角相连,形成一个城内城。又因其形如月牙儿。后人称为月牙池。这月牙池后来成为邓州八大景点之一。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交友网
-----------------豉母冢 -------------------
  
  春风阁西北角,有座椭圆形孤冢,人们称为豉母冢。相传和岳家军有关。

  
         南宋初期,金兵便攻占了邓州,他们烧杀抢掠,使邓州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抗金英雄岳飞领兵北上来攻邓州城,将士们冒着城头落下的飞箭滚石,浴血奋战,一举收复了邓州城。众百姓欢欣鼓舞,庆贺得救。正当岳家军稍作休整,准备再挥师追击金兵时,却染上了正流行于邓州的瘟疫,邓州百姓十分焦急,却又毫无办法。

  
         这时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一手提着盖有棉罩的木桶,一手拿把木勺,不时出入于军队营房。她每进一座营房,便掀开捅口上的棉罩,军士们立即闻见一股豆豉味儿,原来桶里盛的是豆豉汤。她就是给患病的将士们送汤喝的。起初大家都不喝,任凭老婆婆百般劝说也不心动,可见岳家军的军纪多么严明。后来老婆婆实在发急了,诚垦地对将士们说:“孩子们哪,喝下这豆豉汤,你们的病就好了,治好了病才能上阵杀敌呀!”为了说服众将士,她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老婆婆是一家祖传名医的女儿,自幼受家父引导,也记得不少中草药性和土单验方。只因连年战火,民不聊生,她家也每况愈下,家道中落,嫁给了一位卖豆豉的汉子,跟前无儿无女,老俩口卖豆鼓艰难度日。金兵攻陷邓州后,她丈夫惨死在金兵屠刀之下。老婆婆恨透了金兵,得知岳家军染上了瘟疫,她又急又心痛,急忙翻箱倒柜扒出祖传秘方一看,找到用淡豆豉配甘草等几味中药熬汤的方剂,就连夜熬成豆豉汤送来。将士们听罢老婆婆的这番话,无不深受感动,便争先恐后地喝下了豆豉汤。此后一连几天,老婆婆把熬好的豆豉汤一桶接着一桶送往军营。患病的将士喝下豆豉汤,果然病情大减,没过多长时间便恢复了健康。

  
         病愈后的岳家军,一个个如龙赛虎,士气大振。从邓州出发途中接二连三地打了很多胜仗,一直把金兵赶到黄河以北。当他们回师江南路过邓州时,为他们送豆豉汤治病的婆婆已经谢世。将士们无不深为惋惜、悲痛,纷纷到老婆婆坟前悼念默哀,并为她捧土添坟致意。岳家军将士祭奠之后,婆婆的坟就变成了一座高冢,被后人称做“豉母冢”。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建议
-------------------夸父追日话邓缘-------------------
  
          邓州由古邓国改穰县、邓州、邓县之后又称邓州。数千年岁月悠悠,白云苍狗,历经多少次朝代更换,一直沿用“邓”字至今,邓州这个名字沿用13多年,究其原因何在?说起来话就长了。

  
          我国有部古代神话故事书《山海经》,上边有则故事叫《夸父追日》。说的是上古时代有位名叫夸父的人,看到当时的天气阴雨连绵,整天都是乌云遮日,一片天昏地暗,到处洪水奔流。人类在黑暗和阴冷中痛苦的生活着。偶尔出现一回太阳,很短时间内,不是被乌云遮住,便是被西山吞没。夸父决心把太阳拉住,使人间充满光明和温暖。这位英雄决定追上太阳,太阳往哪里走,他就不歇气的追。从东边追到西边,路上口渴极了,就在黄河和渭河里喝水,把黄河和渭河的水喝光了,还没能解住渴,他就打算边向西追太阳,追到西海再痛痛快快的喝水解渴。可是,他还没能跑到西海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他用来赶路的手杖,渴得昏迷时丢在半路上,化成了一片大森林,称作“邓林”,也称“桃林”或“南风林”。传说中的这片“邓林”在哪里呢?
  
           经过遍查史籍记载,核对古代地理位置和地名,发现“邓林”就是邓州这地方。据《读史方舆纪要》上记载:“邓林,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现今的林扒镇,古时就称为“邓林镇”。这就说明《山海经》中的记载,虽多系神话传说,但是还保留很多远古史地文献资料的真实成份。我们从地理位置和考古学方面来考察,这则《夸父追日》的记载也有一定的根据。这是因为邓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且雨量适中,正是动植物生长的理想之处。再加上对几十万年前的地理考察,发现邓州境内有条南北走向的地理线,将邓州分为不同的地理。这条线自今十林镇的宋岗经高集乡的红崖岗,至构林镇的柳风岗。地理线以东的古邓州境内,是大片的沼泽地。地理线以西和邻近的淅川、内乡、西峡一带,是一片岗丘山坡。生长着参天大树,形成一片相连的原始大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林海中,生长着鹿、大象、野马和恐龙等动物。这些古脊椎动物死亡后,尸体随地形的变异被埋藏于地下,年陈日久形成为化石。除淅川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外,在都司的孟庄、林扒的排子河、赵集的半坡水库等多处,都出土过大象的牙床化石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石。这就证实了这里确有原始大森林,也称“邓林”,这是“邓”字最早的出现。是为其一。
  
           其次,为什么从古至今沿袭用“邓”字呢?也可以从“邓”字本身考察。“邓”繁体字作“邓”,是由“登”字和“阝”组合而成的。“登”字是五谷成熟且含五谷丰登之意;右边“阝”即古代的“邑”字演化而成,“邑”是城邑。古时候大城叫都,小城叫邑。从“邓”字的组成分析,邓州境内自古以来是五谷丰登的富饶之地,适宜建都设城邑。另一方面,与历史上设邓州治城的穰县,其穰字意为林木、禾稼茂盛,两谓意思也相吻合。以至取名“邓”字沿用至今。
  
  
  ---------------木柴河————河上材
  
          具说,以前现名河上的村庄是几户姓韩的大户人家居住,后来连日下雨,河水上涨,到处是水,又因为长期的下雨,后来到了没有柴烧的地步了,韩家的人个个到处避难,剩个的来人很少,刚好有一个姓王与姓张的流浪汉到了那里,加上到处下雨又没有吃饭就找了一户人家留宿,隔天启程时刚好到了河边看到了一个大木头在河水中间,河水很急,而木头确不动,看是奇怪,加上材里没有柴烧,而人就调头打人想把这块木头打捞上来,韩家的人把那个木头用绳子捆起来,开始几个人没有把队拉上,后来又把村里的牛也拉来了还是一动不动,直到晚上,两个留流汉因为到了晚上就又住了下来,隔天早上木头被水冲走了几十米,人们又打捞了一天,可是木头还是不动,人们在看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就没有在劳,又来有人看到那个木头到了较窄的地方,化成一个老头直往下游行去,一处十,十传而第二天水也退了,人们就对着老人行去的方向拜呀拜,后来姓王的和姓张就处落叶生根了。以前的老地图上还保留头木柴河的名字,后来才被后人改了了河上。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9 20: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错支持一下!
  你还别说有几个故事还真的没听说过耶:handshake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