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解放邓县纪实(二)
返回列表
查看: 9015|回复: 0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解放邓县纪实(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8 17: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中共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解放邓县

中国共产党早在1924年就在邓县播下了革命火种。当时,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在湖北省襄阳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就开始在学生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教唱国际歌,发现和培养青年革命积极分子,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那时侯,邓县的学生杨作舟、侯子光、唐文固(女)等,分别在襄樊鸿文中学和其他学校读书,因受萧楚女的影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利用假期回乡的机会,广泛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传阅《共产党宣言》,教唱国际歌等。从此,在邓县播下革命火种。1926年10月,邓县白牛郭庄人郭绍仪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受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到邓县开展农民运动。正如地下党员林书远所言;(邓县)早在一战时期,共产党人首来播种,二战时期,中共组织革命力量迅猛发展,人民方庆曙光显现,翻身可期。终因反动势力强大,手段凶狠,而党内“左倾”路线长期困扰,遂使发展中的有利形势,遭受顿挫。------然而传递火炬,撒播种子者犹有人在,贯穿“二战”时期,党的组织与活动时起时伏,不绝如缕。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先后在邓县建立地下先进社会团体,进步青年及党组织有:贫农会小组、中共党小组、党支部、中共南阳特委机关转移邓县办公,中共邓县临时特委、中共邓县委员会、中共邓县汲滩、白落堰、谷社区委员会、赤卫队、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中共南阳特别支部、中共镇(平)邓(县)联合区委会、中共新野中心区委会、宛属平津同学会、邓县“旅宛宣传团”、邓县“旅汴宣传团”、邓县“旅外宣传团”、中共邓县区委会“民先”小组、邓新工委、中共汲滩区委会、中共邓新(野)县委、邓县国民兵团政工队、中共邓县城厢党支部、中共邓县临时党支部等。中共为顾全抗日战争大局,在邓县停止发展组织并撤走干部。紧接着国民党特务机关“伏牛山工作团”抵邓,搜捕地下中共党员,实行白色恐怖。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内战爆发。一九四七年五月下旬,在南阳县烟庄油坊秘密成立了中共豫西南工作委员会,书记姜宗仁、副书记兼军事委员王晓舟,组织委员王正,宣传委员孙鼎、农民委员段永健、交通田振亚等。7月下旬,孙鼎回邓县,遵照工委指示,在邓县发展党员,积极创造条件,发动群众,掌握敌情,迎接解放。党员韩立帅动员其表姐夫宋宽甫弃暗投明,党员林书运在简师继续接近校长张霞飞和进步教师,密切注视国民党安插在简师的特务分子扬珊,刘怡之的敌对活动,新党员徐子恒成功地争取了国民党邓县独立大队队长张全德,进步人士宋清源积极争取构林镇长李永安。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做好一切准备,迎接邓县解放。中共豫西南工委的姜宗仁、孙鼎同志,通过豫陕鄂第六地委(在南召县李青店办公)向桐柏军区转邓县敌城防的重要情报,对第一次解放邓县战役部署起了很大作用。
1947年12月23日,中共桐柏区三地委、专属和军分区在新野县管庄村召开会议决定留86团为分区基干部队,从85团的10个连中分出6个连,分到每个县一个连改为各县的县大队。宣布组建下辖的襄阳、谷城、光化、邓县、内乡、镇平、新野七县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县军事指挥部。其中,派往邓县22名干部和85团的第七连95名指战员,在邓县的刘集、厚侨一带建立起中共邓县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县军事指挥部。书记林晓兼指挥部政委,县长江风兼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陈群山,指挥部副政委韩煜。第二天,林晓带领22名党政干部和85团三营七连的95名指战员,自新野县出发到达邓县的厚侨一带,开辟邓县,建立红色政权,宣传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等政策,组织动员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有力地配合了邓县的彻底解放。
继邓县桑庄镇解放以后,县委相继成立了中共刘集区委,区爱国民主政府,书记郭文波兼区长;中共构林区委,区爱国民主政府,书记张靖如兼区长;后来相继成立了桑庄,区委书记赵奎章,区长张延;刁河区委书记耿宏光,区长林来福;王良店区委书记王发善兼区长;再往后又成立了城关区,书记王三秀,区长郝墨轩。县委县政府,在上述区政权成立和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严办罪大恶极的地方恶霸,打击其反动气焰,并开仓济民,大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又解决了党政军的供给。
1948年元月上中旬,以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为总指挥,在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发的率领下,军区野战部队28旅与下属的82团、83团、84团和29旅以及下属的85团(4个连),86团,第一次攻克了县城,解放了邓县。战斗中,中共邓县县委县政府,大力配和解放军,消灭地方武装,打击周边增援民团。除组织支前队,担架队以外同时组织600多名县区武装配合部队作战。又联络周边地区进行支援,如唐南县县长张志远带领县区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2000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工,编成600多副担架运送伤员,并征集大批粮草,组织500余辆牛车,运输军需物资;新野县党政军民总动员,出动担架500副,民工3000余人,牛车数百辆,运送伤员300余人,掩埋烈士100余人,运送粮食30余万斤及大批蔬菜、草料,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第一次攻克邓县城后,桐柏军区三地委又成立了中共邓北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军事指挥部,决定85团第六连改为邓北县县大队,县委书记米光兼指挥部政委,县长张正言兼指挥部副指挥长,牛润伍任军事指挥部指挥长,谢旺任指挥部副政委。1948年7月张正言调任光化县县委书记后,由孙鼎任邓北县县长,10月又调王史更,贾英分别任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县政府秘书李磊石,县委会干事任德然。邓北县机构健全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大王集区,书记李勇,区长田成森;汲滩区,书记张杰三,区长王丰华;裴营区,书记王鑫三,区长孙浩然;罗庄区,副书记周化中,区长李书贵;文渠区,副书记兼区长赵万金;张村区,书记张建元,区长常凤鸣;穰东区,书记张杰三,区长杨振禄;后又成立了厚坡区,书记张伯,区长聂秀峰。
第一次攻克邓县城后,为了避免敌机轰炸县城,伤害群众,解放军主动撤离。邓县民团司令丁书恒于1948年2月,在南阳第13绥靖区司令长官王凌云的鼓励和授意,并派其第九师一部和整三师九团第一、二营护送下,杀气腾腾地返邓县,立即派出大量“清乡队”,“便衣队”和暗杀人员,到处活动。春节期间,他们先后杀害汲滩小区区长金光志,四区小队长丁世武等区、乡干部十余名。县区党委政府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加强武装力量,坚持原地斗争,避开强敌,打击分散小股之敌,保卫地方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紧接着,邓北县基干连一个排在白牛镇东北两分店与敌整九师的一个连遭遇,打伤敌10余人,缴获机枪一挺。邓南县委在构林袁岗开会发动群众,被县城守敌派出的一个团包围,参加会议的干部战士奋起投入了战斗。驻扎在高洼村的二区中队,在区委书记张靖如的带领下,分兵两路支援袁岗,里应外合,痛击来敌。打死敌17人,其余逃窜城内。为拔掉邓县至内乡县、邓县至南阳县两条交通要道上的两颗“钉子”,86团在地方武装力量的配合下,星夜奔袭文渠街,全歼内乡3个民团,生擒守敌560余人。又过四天,86团在邓北县武装力量的配合下,自文渠街出发夜行军60华里,包围了驻守在白牛镇的新野民团,毙伤敌10多人,生俘240余人,活捉其机动大队长王演民,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抢数支,电台一部,战马50多匹。邓北县委政府及大王集,裴营二区的干部,在蟒张营被敌人突然包围,大王集区委书记李勇、区长田成森,裴营区长孙浩然等,10余名干部被捕,后被押送南阳,集体被杀害。
解放军第二次攻城期间,中共邓南县,邓北县县委政府领导全县人民,积极配合攻城作战。出动担架500余副,棺材300多口以及大批粮食,柴草等。全县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了解放战争,同时也解放了自己,纷纷参军参战。有的参加豫鄂干校,毕业后成为军队和地方基层干部的骨干。第二次攻城战役胜利后,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85团2营奔袭七里店之敌,缴获大批面粉和武器,受到上级的嘉奖。为了打击敌人的残余势力,邓南县成立了独立团,辖3个营700多人。团长王久兴,政委林晓,副团长陈群山,政治部主任王子平。邓北县也成立了独立营,共500人。营长杨富国、教导员李沁翔。不仅加强武力打击敌人,而且发动党员和进步人士,抓紧做好瓦解敌人的工作。如县民团第九团第一营营长卢汉之,在其兄卢腾蛟的耐心劝说下,率百余名战士起义投诚,后编为邓北县第五连。又如民团第十团连长黄少彦,在其兄黄少斌的帮助下,率部投诚起义。为了广泛吸收知识青年参加革命,邓北县委政府成立了文工团,团长由县长孙鼎兼任(1948年7月下旬,邓北县县长张正言调任湖北光化县县委书记,孙鼎接任邓北县县长),黄少斌负责具体工作。不长时间,文工团就招收六七百人,仅裴营一个村就先后有裴孟泽、裴玉芬、裴亚伦、裴新毅等9人参加。从而,为新政权建设培育了大批骨干力量。同时,邓南县,邓北县都分别成立了民教科,采取一切措施狠抓学校的恢复工作,召开知识分子座谈会,分批培训教师1100多人,为恢复和发展邓县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8年9月,桐柏军区党委决定设立邓西县,县委书记王培育兼军事指挥部政委,县长周勇兼副指挥长,原85团二营营长徐承勋任指挥长,副政委刘子元等。下设彭桥区,书记殷守勤兼区长;林扒区,书记修洪波,区长杨成林;戴岗区,书记王平,区长张绍孔;厚坡区,书记张伯;区长聂秀峰;韦集区,书记李玉明,区长刘蔚然。邓西是历史上的匪区,县委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入伍,壮大县区武装,武力剿匪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占领思想阵地,废除保甲,建立乡村人民政权,有力地打退敌人反扑,稳定了社会秩序。
国民党华中“剿总”白崇禧命令十万余敌,对桐柏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合围。王凌云部窜入邓县,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王部的暂编第二师副师长孟继华率部在构林、刘集一带“扫荡”。三个县的县区干部,一方面安排群众转移隐蔽物资,一方面组织游击集团深入敌后,伺机歼敌,避免了更大损失。
1949年元月,上级决定撤销邓西县,其干部另行调任,以李官桥为界,林扒、彭桥划归邓南县,厚坡划归邓北县。
邓县解放期间,地方党组织及地方政权机关积极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上述列举的大量事实外,又如邓北县曾先后牺牲区级干部七人,乡级干部五人,班长一人,战士一人,区小队长一人,农会组长一人,他们为了邓县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批革命先烈是:李勇同志,大王集区委书记,系河北省威县七区小里罕村人,共产党员,南下前曾任威县七区区分委委员。孙浩然(又名甲庭)同志,大王集区区长,系邓县裴营区孙万盛村人,共产党员。李幕贤同志,大王集区助理员,系河北省威县五区军寨村人,共产党员,南下前曾任中心校长,威县五区文教助理。上述三人在第一次邓县城被攻克后,丁叔恒带还乡团于1948年2月5日重占县城,又带团队到大王集一带扫荡时,全区干部战士被包围被捕。后被押送南阳监狱,1948年11月4日王凌云南逃时,在南阳机场西南角,惨遭杀害。薛寅同志,裴营区区长,系河北省南宫县薛家吴村人,共产党员,南下前曾任威县四区工会主任,县工会主任。1948年2月中旬,在裴营区课郑家工作时被县城出动的敌人包围,在室内抵抗后被捕,惨遭杀害。田成渺同志,裴营区区长,系河北省威县四区徐家庄人,共产党员,南下前曾任威县四区区分委委员,徐家庄村级干部;赵殿元同志,裴营区助理员,系河北省威县五区大赵庄人,南下前为民兵;上述二人1948年3月初的一天拂晓,在白牛镇蟒张营被敌人包围时,突围未成,藏在群众家里,被敌人搜出押送南阳监狱,1948年11月4日王凌云南逃时,在南阳机场西南角同李勇、孙浩然、李幕贤一起被杀害。王凤华同志,汲滩区区长,系河北省威县四区安仁村人,南下前曾任冀南军分区政治部干事,安仁村级干部,四区民政助理员。1948年10月下旬,敌人大扫荡时,被邓县团队保卫逮捕,杀害。杨作书同志,大王集区中队班长,1948年2月,匪首丁叔恒带团队到大王集一带扫荡,全区干部战士被包围,他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杀敌,不幸牺牲。孙喜堂、孙案、孙绍才、孙传众、等五位同志,均系汲滩区乡长;丁世武同志,文渠区小队长;张焕之同志,大王集区农会组长。上述烈士,均在1948年2月前后,惨遭敌人杀害,光荣牺牲。
1949年3月1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指示,撤销桐柏区。原桐柏区三分区和豫西六分区合并为中共南阳地委,行署和军分区;邓南、邓北二县合并为中共邓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县军事指挥部。县委书记林晓兼指挥部政委,副书记米光兼农协主席,县长孙鼎,副县长江风,指挥部指挥长李坤,指挥部副政委陈群山。隶属南阳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县委政府机关分别驻尹巷街福音堂(后为县委党校),城隍庙(后为县委招待所)。辖12个区,依次为;一区(刁河店)、二区(汲滩)、三区(穰东)、(四区(裴营)、五区(张村)、六区(文渠)、七区(厚坡)、八区(彭桥)、九区(林扒)、十区(构林)、十一区(桑庄)、另有城关区。还有1个县大队,17个党支部。其后,县委和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相继建立和健全。
(上文部分引自中共邓州党史资料,以及孙鼎、林书运等革命老前辈的回忆文章。)

[/td]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